久久播伊人一区-内射狼友国产情侣-天堂V区在线-男女拍拍拍网站亚洲视频九九九

新型有機肥設備、復合肥設備、有機肥生產線、復合肥生產線廠家|河南通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熱銷產品: 年產3萬噸有機肥生產線 有機肥好氧發酵罐 污泥有機肥生產線 粉狀有機肥生產線 生物有機肥生產線 新型有機肥生產線    通達重工實景

新聞中心NEWS

地 址:河南省滎陽市龍港開發區
手 機:18595868333(微信同號)
固 話 :0371-68151888
傳 真:0371-64695899
網 址:www.rcwe.com.c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北京市農業廢棄物機械化全量利用紀實

北京市農業廢棄物機械化全量利用紀實

日期:2019-04-02 16:38:29 來源: 電話:18595868333

  目前,在北京,常見的農業廢棄物主要有大田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蔬菜廢棄物、林果殘枝等。與農產品的生產過程相伴而生,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農業資源,也被稱為“放錯位置的資源”,但如果不加以利用,則會嚴重污染空氣、破壞水土資源。為徹底解決農業廢棄物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上將各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起來,化堵為疏,變廢為寶。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始終圍繞“種養加循環、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目標。先后探索建立了秸稈機械化撿拾打捆、農業廢棄物有機肥加工、林果殘枝有機覆蓋物加工等先進技術模式,成功解決了大田作物秸稈、蔬菜廢棄物、林果殘枝、畜禽糞污等多種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難題,所產出產品還能繼續回用于農業生產,為農業生態綠色發展提供了裝備配套和技術支撐。

 
  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增效益
 
  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都是京郊農民“貓冬”的日子,但是在北京市懷柔區卻有這么一些人將“貓冬”變成了“忙冬”,忙著干一件事情——收集玉米秸稈。近日,在懷柔區大地村,隨著“轟轟”的機器啟動聲,一臺秸稈粉碎壓捆機不斷吞進地里的秸稈,并經粉碎、壓實、打捆等工序后,被整齊地碼放在玉米地旁。收集好的秸稈可是當地村民的寶貝,“從2017年開始,我們合作社平均每年能收集并銷售2000噸壓捆秸稈,僅這一項的年銷售額可達80余萬元。”懷柔區寶山鎮的北京小白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莉蘋告訴記者,“能有這樣好的收益還是沾了機械化的光。”
 
  北京及周邊地區大田作物秸稈分布廣泛,數量比較大的主要是玉米和小麥秸稈。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不斷加大推廣農作物秸稈再利用的力度,利用機械化手段,將大田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盡可能降低秸稈處理的成本,對于能就地粉碎還田的盡量還田,部分無法還田的區域采用機械撿拾打捆進行離田應用,形成了秸稈粉碎還田、加工青(黃)貯,及制作有機肥、菌棒等綜合利用全覆蓋的“順義模式”和“懷柔模式”。
 
  “我們對于大田作物的秸稈處理技術主要分為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和機械化撿拾打捆。”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張莉介紹道,機械化粉碎還田是在機械化操作的基礎上,在作物收獲的同時對秸稈進行粉碎,并鋪撒在田地中,秸稈腐熟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目前,該方法技術成熟、操作簡便,適宜于大面積推廣使用,相關機械設備也十分完善。而秸稈機械化撿拾打捆技術則是利用秸稈撿拾打捆機,將小麥、玉米收獲后的殘留秸稈粉碎撿拾打捆。成形后的秸稈捆體積小而緊密,便于運輸和貯存,可用于飼料、基料、秸稈氣化等再利用,是“五料化”利用的基礎,可有效解決因機收或者人工收獲后農田秸稈殘留量大的問題,不僅能夠實現殘留秸稈的綜合利用,而且有利于解決個別農民因播種而焚燒殘留秸稈的問題。
 
  據張莉介紹,經過多年的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北京市大田作物秸稈處理已經形成了以農機合作社為核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通過設備補貼、作業補貼、技術指導等方式,培育扶持合作社發展壯大,提高秸稈收集處理能力,使其逐漸成為秸稈處理的主力軍,從而充分發揮市場化功能和主觀能動性,促進秸稈利用工作持續推進。“目前,北京市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98.5%以上,基本實現了秸稈全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張莉說。
 
  種養廢棄物變身有機肥
 
  蔬菜種植是北京農業的傳統產業,尤其是近些年,該市不斷探索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不論是以激光平地技術、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技術為代表的精準農業技術,還是以移栽、收獲為主的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北京市的蔬菜產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毋庸置疑,京郊農民種植蔬菜,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鼓了自己的腰包,但同時也產生大量的蔬菜秸稈廢棄物。據統計,每畝設施蔬菜年產廢棄物(莖稈、爛果等)約3噸左右。蔬菜廢棄物大量堆積、亂堆亂倒、填埋等處理方式導致了周邊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和病蟲害滋生,成為限制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之一。
 
  為解決蔬菜廢棄物造成的污染問題,早在2015年,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便開始示范推廣設施蔬菜廢棄物循環利用機械化技術,通過建立核心示范區,研究適合不同設施園區規模的無害化處理模式,為北京地區設施蔬菜廢棄物機械化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找到了出路。近兩年,該站更是在“綠色北京、宜居城市”的目標定位下,探索建立了蔬菜廢棄物有機肥加工技術模式,一方面,采取“蔬菜園區+農機服務組織+有機肥加工廠”的運行模式,即蔬菜園區負責設施蔬菜廢棄物的供應,農機服務組織負責廢棄物的拉運粉碎,有機肥加工廠負責加工成有機肥,從而解決蔬菜廢棄物收集成本大的難題,也拓寬了農機服務組織的作業范圍,保障了有機肥加工產業的原料來源。另一方面,通過建立蔬菜廢棄物集中處理點,配套使用專業處理設備,增強了企業的廢棄物加工處理能力。通過該技術產出的有機肥料回用于農田生產,用來種植玉米、小麥、蔬菜等農作物,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種養加循環發展。
 
  據了解,專業機械設備的投入使用,極大提升了設施蔬菜廢棄物的處理能力,一個普通的集中處理點,日均可產有機肥200噸,年產可達40000噸,年處理設施蔬菜廢棄物40000噸。也就是說每年可以處理13000畝設施蔬菜產生的廢棄物。據張莉介紹,經過多年的培育扶持,目前北京市已成功實現了蔬菜廢棄物有機肥加工產業化,順義區、房山區、懷柔區等京郊蔬菜產區均應用了該技術模式,并配套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技術推廣,先后涌現出了“北京奧格尼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豐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永豐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專業從事農業廢棄物有機肥加工的企業,不斷推動整個生態循環產業蓬勃發展。
 
  除了蔬菜廢棄物以外,畜禽糞污機械化處理模式的建立,也讓北京市擺脫了畜禽糞便隨意堆放造成的空氣、水體以及土壤污染等問題。對畜禽糞污的處理方式,首選就是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那么具體如何操作呢?
 
  “主要通過糞污自動收集系統、格柵機、沉淀池、沉沙池、固液分離機、絮凝反應器、疊螺脫水機、好氧處理池、厭氧處理池、自然氧化塘等農機化技術裝備,完成糞污的資源化處理,將經過固液分離的畜禽糞污分為干糞和糞水分別進行資源化利用。通過配套攪拌機、翻倒機等設備,將干糞與蔬菜廢棄物、干秸稈等植物性廢棄物混合發酵,最終加工成為有機肥料等高附加值產出物,繼續回用于農業生產。糞水經過沉淀、殺菌后,利用液肥施肥罐車等撒施設備,回用于農業生產,從而實現了畜禽糞污的全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養殖機械化科科長禹振軍介紹道。
 
  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結合當地養殖業特點,探索出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逐步形成了“固液分離、肥料加工、循環利用”的技術模式,其中,順義區采用“園區、種植戶+農機合作社+有機肥加工廠”模式,生產者負責蔬菜廢棄物、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供應,農機合作社負責運輸,有機肥加工企業加工成有機肥。
 
  林果殘枝全量利用
 
  “平谷大桃”、“懷柔板栗”、“昌平蘋果”等北京特色果品,已經成為一個個響當當的品牌。然而,在林果產業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大量的林果殘枝等木質廢棄物,據統計,2017年,北京市林果種植面積為123.1萬畝,其中標準化果園面積約5萬畝。因自然脫落、人工修剪等原因,常規果園每年產生的殘枝廢棄物約0.2噸/畝,標準化果園約0.1噸/畝,每年可產生的林果殘枝總量約為24萬多噸。同時,隨著新一輪平原造林工作的開展,殘枝總量勢必將不斷增加。
 
  近年來,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以機械化為手段,陸續引進應用可移動式樹枝粉碎機、樹枝快速粉碎發酵一體機、樹枝粉碎染色一體機、專用抓取設備等一系列先進設備,實現了林果殘枝收集拉運和處理加工全程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殘枝綜合利用機械化水平。以“機器換人”的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動了該市林果殘枝綜合利用的產業化發展。
 
  同時,該站還開展了林果殘枝三級利用機械化技術試驗研究,成功實現了各類林果殘枝的全量化利用。“林果殘枝三級全量化利用機械化技術是根據木質殘枝的生物學特性,選用高效的粉碎機將殘枝破碎,并把破碎后的殘枝分選為1—5cm、0.2—1cm、小于0.2cm這3個等級,分別用于有機覆蓋物加工、栽培基質加工和有機肥加工,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林果殘枝的全量化利用。”張莉告訴記者,同時,該站還探索建立了相應的市場化運行模式,為北京乃至全國林果殘枝綜合利用,提供了可借鑒的典型模板。
 
  據悉,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在技術示范推廣的同時,著重探索建立市場化運行模式,依托社會化經營服務組織完成大田秸稈、蔬菜廢棄物、畜禽糞污、林果殘枝等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區域化集中處理”和“區塊化社會化處理”兩大運行模式,既增加三方的收入,又實現了種養加循環農業發展。相關政府部門結合技術特性和模式推廣情況,通過購買服務、設備配套、產品補貼等不同形式精準扶持產業發展,從而三方合力,共同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可持續發展,保障全市現代農業的生態綠色發展。